防渗土工膜施工中,周边边界是最易出现渗漏的薄弱环节。边界结合不严密,会导致水从膜材与地面、墙体或管道的缝隙中渗透,直接影响整体防渗效果。掌握这 5 个实用技巧,轻松实现边界严密结合,杜绝渗漏隐患!
一、边界预处理:“平、实、净” 是基础
平整度达标:边界区域(如湖岸、池壁与地面衔接处)需修整平整,用 2 米靠尺检测,高低差≤2cm,避免因地基不平导致膜材与边界贴合不紧密。凹陷处用素土回填压实,压实度≥90%,防止后期沉降产生缝隙。
杂物彻底清理:清除边界处的石块、树根、混凝土残渣等硬物,尤其是膜材将要覆盖的墙面、地面,需用钢丝刷清理浮尘和松动表层,确保接触面干净无杂质,增强膜材与边界的贴合度。
边角弧度处理:直角边界需修整为半径≥50cm 的圆弧,用水泥砂浆抹面或素土堆筑压实,避免直角对膜材造成切割力,同时让膜材能自然贴合边界,减少褶皱堆积。
二、膜材裁剪:精准适配边界形态
按边界尺寸定制裁剪:测量边界长度、高度及拐角角度,绘制裁剪图,确保膜材边缘与边界轮廓完全匹配。例如墙体与地面的 L 型边界,膜材需裁剪成对应的 L 型,拐角处预留 5cm 缓冲量,避免紧绷撕裂。
预留足够搭接宽度:膜材与边界的搭接宽度不小于 30cm(普通平面搭接为 10-15cm),为焊接和锚固提供操作空间。若边界为混凝土墙体,膜材需向上延伸至墙体高度的 1/2 以上,确保覆盖至防渗水位线以上。
特殊部位异形裁剪:管道穿膜等圆形边界,膜材需裁剪成 “喇叭口” 状,开口直径比管道大 5-10cm,再沿开口边缘剪 4-6 条 10cm 长的切口,使膜材能紧密包裹管道外壁,为后续密封焊接留足余量。
三、焊接工艺:针对边界类型精准操作
平面与墙体衔接焊接:采用挤压焊接机,焊接温度控制在 280-320℃,沿膜材与墙体的接触边缘焊接,焊缝宽度≥10cm。焊接时保持焊枪与接触面垂直,匀速移动确保熔浆均匀挤出,无漏焊、虚焊。
拐角处多层补强焊接:边界拐角处先做一层基础焊缝,再裁剪一块比拐角大 20cm 的方形补强膜,覆盖在焊缝上进行二次焊接,补强膜四周焊缝宽度≥15cm,形成双重防渗保障。
管道周边环形焊接:管道与膜材接触部位,先沿管道外壁做一圈连续的环形焊缝,焊缝宽度≥5cm;再在环形焊缝外侧做方形或圆形补强焊接,补强区域直径比管道大 30cm,确保管道周边无渗漏点。
四、锚固固定:双重加固防移位
锚固沟规范施工:在周边边界外侧开挖锚固沟,沟深≥60cm、宽≥50cm,沟底平整压实。将膜材边缘翻入沟内,长度≥50cm,用素土分层回填压实,每层回填厚度≤20cm,压实度≥93%,防止膜材被水压顶起。
辅助固定增强稳定性:混凝土墙体边界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,每隔 30cm 在墙体上钻孔安装螺栓,用压条将膜材压紧在墙体上,压条宽度≥5cm,螺栓顶部加装防水垫片,避免螺栓孔渗漏。
边界与膜材过渡处理:锚固完成后,在膜材与锚固沟衔接处铺设一层土工布,覆盖膜材边缘及锚固沟顶部,再用素土或混凝土压顶,防止水流冲刷导致膜材边缘翘起。
五、质量检测:多维度验证严密性
目视检查:观察边界焊缝是否平整连续,无烧焦、气泡、断焊等缺陷,补强膜与基础膜材贴合紧密,无褶皱或缝隙。
气压检测:对可密封的边界焊缝(如管道周边环形焊缝),采用充气检测法,充气至 20-30kPa,保压 30 秒,压力无明显下降即为合格。
注水试验:边界施工完成后,在防渗区域内注水至设计水位的 1/2,浸泡 24 小时后观察边界周边是否有渗水痕迹,重点检查拐角、管道穿膜等部位,发现渗漏及时补焊。
防渗土工膜周边边界的严密结合,是整体防渗系统的 “最后一道防线”。从预处理到锚固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,才能确保边界不渗漏。如果在边界施工中遇到特殊场景(如不规则墙体、复杂管道群)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解决方案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