蓄水池防渗膜的焊接质量是防渗效果的核心保障,焊缝出现哪怕 1mm 的缝隙,都可能导致蓄水渗漏。想要实现 “无缝焊接”,这 6 个技巧必须精准把控,从设备调试到质量检测全程不留隐患!
一、焊接前准备:细节决定基础质量
膜材接缝预处理
焊接前需清理膜材接缝处 50cm 范围内的泥土、油污、水分,用干抹布擦拭干净,确保表面干燥(含水率≤5%)。若膜材边缘有毛刺或褶皱,用美工刀修平,避免因边缘不整导致焊接不密。
关键标准:接缝处膜材必须平整对齐,搭接宽度严格控制在 10-15cm(误差≤±1cm),用记号笔在膜面标注搭接线,确保焊接时不偏离。
焊接环境把控
风力≥5 级时需搭建防风棚(高度≥2m),避免风力影响焊接机行走稳定性;空气湿度>85% 或雨天禁止焊接,防止水汽进入焊缝形成气泡;膜面温度低于 5℃时,需用热风枪预热至 15-20℃,提升膜材热熔流动性。
二、设备调试:参数精准是关键
双轨热熔焊接机调试
根据膜材厚度设定核心参数:
0.8-1.0mm 膜材:温度 300-320℃,行走速度 1.2-1.5m/min,压力 0.3-0.4MPa
1.0-1.5mm 膜材:温度 320-350℃,行走速度 0.8-1.2m/min,压力 0.4-0.5MPa
调试后需在废膜上试焊(长度≥50cm),观察焊缝是否有均匀熔浆挤出(两侧各 2-3mm),无气泡、无焦糊即为参数合格。
挤压焊接机调试
适用于边角、修补等特殊部位,参数设定:
焊条温度 280-320℃,挤出速度与行走速度匹配(约 0.8m/min)
焊枪嘴与膜面距离保持 3-5mm,角度 45°,确保焊条均匀熔合到膜材表面。
三、不同部位焊接技巧:针对性操作保质量
平面直线焊接
焊接机沿搭接线匀速行走,操作人员需紧盯焊缝熔浆状态,发现熔浆过少(<1mm)需立即停机调高温度;熔浆过多且有焦糊味,需降低温度或放慢速度。每焊接 10 米,用记号笔标注焊段编号,便于后期追溯。
边坡与拐角焊接
边坡焊接需 “由下而上” 进行,焊接机行走时保持与边坡坡度一致,必要时搭建临时操作平台。拐角处(圆弧半径≥50cm)需改用挤压焊接机,先焊内侧圆弧缝(宽度 5cm),再焊外侧补强缝(宽度 10cm),确保拐角处无虚焊。
管道穿膜焊接
管道周边膜材裁剪成 “喇叭口” 状,先沿管道外壁做环形焊接(宽度≥5cm),确保膜材与管道紧密贴合;再裁剪一块直径比管道大 30cm 的圆形补强膜,覆盖接缝后做二次环形焊接(宽度≥8cm),形成双重密封。
四、焊接过程控制:实时监控防缺陷
焊缝跟踪检查
焊接时安排专人在后方实时检查,发现以下问题立即停机处理:
焊缝偏移(偏离搭接线>2cm):需切除重焊,避免搭接不足
气泡(直径>3mm):用记号笔标记,后期用挤压焊补焊
断焊(长度>5cm):查明原因(如膜材杂质、温度不足)后,重新焊接整段。
接缝重叠处理
多幅膜材接缝交叉处,需先焊横向缝,再焊纵向缝,交叉点预留 5cm 不焊,待主缝焊完后用挤压焊补焊成 “T” 型,避免交叉处应力集中开裂。
五、质量检测:三重检验无死角
目视检测
所有焊缝需逐段检查,合格标准:表面平整连续,熔浆均匀,无漏焊、焦糊、气泡,焊缝边缘无翘起。不合格焊缝需立即标记,24 小时内完成修补。
真空检测
采用真空检测仪对双轨焊缝 100% 检测:真空罩覆盖焊缝,抽气至 25-30kPa,保压 30 秒,若压力表无下降且无气泡产生即为合格。重点检测拐角、管道周边等易漏部位,每处检测范围需覆盖焊缝及两侧各 5cm 膜材。
剥离试验
每 1000㎡随机抽取 3 处焊缝做剥离试验:裁剪 5cm 宽样条,用拉力计以 50mm/min 速度拉伸,若焊缝在膜材母材断裂前分离(即 “界面破坏”),说明焊接质量不合格,需加倍取样检测并整改。
六、焊接后保护:避免二次损伤
焊缝冷却保护
焊接完成后需自然冷却 30 分钟以上,禁止人员踩踏或放置重物。冷却过程中若发现焊缝收缩开裂(多因温度过高),需用挤压焊补焊。
临时固定措施
焊缝冷却后,用 U 型钉(间距 50cm)在焊缝两侧固定,防止膜材移位导致焊缝受力。U 型钉需钉入地基≥10cm,钉帽与膜材紧密贴合。
蓄水池防渗膜无缝焊接的核心是 “参数精准、操作规范、检测严格”。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检测,每个环节都按标准执行,才能让焊缝强度≥母材强度的 80%,真正实现 “滴水不漏”。施工中遇到焊接难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解决方案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