藕池防渗膜铺设后,若回填保护不到位,易被淤泥中的尖锐杂物刺穿、被莲藕根系顶破,或因回填不均导致膜材局部受力开裂。科学的回填保护既能延长防渗膜寿命,又能保障藕池养殖正常开展。以下梳理核心方法与注意事项。
一、回填材料选择:适配藕池养殖需求
1. 优先选 “软质 + 透气” 材料
表层回填建议用细土或腐熟淤泥(颗粒直径小,无尖锐杂质,避免划伤膜材),这类材料既能贴合膜材表面,又能为莲藕生长提供基础环境;
中层可掺适量细沙(增强土壤透气性,防止淤泥板结影响莲藕根系发育),但需筛选去除沙中的石子、贝壳等硬物;
禁止使用含碎石、砖块、未腐熟秸秆的材料(碎石易穿刺膜材,秸秆腐烂时会产生有机酸,可能加速膜材老化)。
2. 材料湿度控制
回填土需提前晾晒或洒水,调节至 “手握成团、落地即散” 的湿度:湿度过高易导致土壤黏连,回填时易形成块状,压伤膜材;湿度过低则土壤松散,难以压实,后期易出现沉降,导致膜材裸露。
二、分层回填方法:循序渐进保护膜材
1. 第一层:薄土覆盖,初步防护
先铺 5-10cm 厚细土(或腐熟淤泥),用平板夯轻压(压力不宜过大,避免膜材变形),确保土壤与膜材紧密贴合,无空鼓、缝隙(防止后期水位变化时,水流冲击膜材导致移位);
此层需人工铺撒(禁止机械直接倾倒,避免重物砸伤膜材),尤其注意池边、拐角等区域,需用手将土捋平,确保无遗漏。
2. 第二层:加筋防护,抗穿刺
若藕池种植品种根系较发达(如深水藕),可在第二层铺设一层土工布(选择耐腐型),再覆盖 10-15cm 厚细土 + 细沙混合物;
土工布能缓冲根系对膜材的穿刺力,同时增强土壤透气性,铺设时需将土工布搭接(宽度符合标准),避免根系从搭接缝隙钻入。
3. 第三层:适配种植,压实定型
最后铺 15-20cm 厚种植土(需符合莲藕生长的土壤肥力),用小型压路机或人工踩踏压实(压实度以土壤不塌陷、能支撑莲藕生长为宜);
回填至设计标高后,需检查池面平整度,局部低洼处补土,避免后期蓄水时水位不均,影响膜材受力。
三、关键区域保护:重点规避风险点
1. 池边与拐角:加强防护
池边膜材易因后期清淤、收割被工具划伤,回填时可在池边额外铺一层厚土(比池中心厚 5-10cm),或沿池边铺设砖胎膜(高度不低于水位线),隔离工具与膜材接触;
拐角处(池底与池壁衔接处)需铺土后用木拍夯实,避免因土壤松散导致膜材在水位变化时被拉扯。
2. 进出水口周边:密封 + 加固
进出水口处膜材易因水流冲击出现破损,回填前需先检查膜材与管道的焊接密封情况(确保无渗漏),再围绕管道周边铺一层碎石(粒径 2-3cm,形成缓冲层),最后覆盖细土压实;
碎石层能分散水流对膜材的冲击力,同时防止管道周边土壤流失,避免膜材裸露。
四、回填注意事项:避免操作失误
1. 禁止损伤膜材的行为
回填时禁止直接倾倒大块土或硬物(如石块、水泥块),需将土打碎后铺撒;机械作业时(如小型压路机),需在膜材上方铺垫木板(分散机械压力),禁止机械直接碾压膜材;
施工人员需穿软底鞋,避免鞋底携带尖锐杂物(如铁钉、玻璃渣)划伤膜材。
2. 与种植节奏配合
回填需在防渗膜铺设检测合格后进行,且需在莲藕种植前完成(避免种植时反复翻动土壤,破坏回填层);
若回填后暂不种植,需在土壤表面覆盖遮阳网(防止雨水冲刷导致土壤流失,暴露膜材),同时定期检查回填层是否有裂缝,及时补土。
3. 后期维护关联
养殖过程中,若需清理淤泥,需避免使用尖锐工具(如铁锹直接铲膜材表面),可先用高压水枪冲散淤泥,再人工清理;
发现池面有局部塌陷(可能是下方膜材破损导致土壤流失),需先排水检查膜材,修复后再补土回填,避免盲目补土掩盖隐患。
藕池防渗膜回填保护的核心是 “材料适配、分层压实、重点防护”,既要为莲藕生长提供适宜环境,又要杜绝膜材破损风险。回填操作需耐心细致,尤其关注池边、拐角等易忽视区域,才能让防渗膜长期稳定发挥作用,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渗漏麻烦。若对大面积藕池或复杂地形的回填有疑问,可咨询专业防渗团队制定方案。
